高校大门该不该再度向公众敞开

时间:4344次浏览2023.11.29提问

高校大门该不该再度向公众敞开

已解决问题

hao231知道平台可亲可爱的淡写╮青春网友在4344次浏览2023.11.29提问提了关于大学升学星座占卜相关的问题,他的提问为什么高校大门该不该再度向公众敞开大学升学星座占卜希望大家能够帮助她。

详细问题描述及疑问:期待您的答案,不知道说什么,送你一朵小红花吧 !

第1个回答

不老糊涂2023.11.29回答高校大门应该向公众敞开,但必须有章有节,不能影响教学和正常管理。大学之大,社会公众的参观也是大学开放的一种体现,折射出进步、开放治学精神。希望更多依然处于“自我封闭”的高校可以敞开校门,让开放再度成为常态。至于安全和秩序问题,只要做好相应的管理措施和规范要求,大可不必杞人忧天。

第2个回答

海洋滴水2023.11.29回答疫情期间高校大门不对公众开放是对的,但是现在疫情已结束,可以向公众开放了,没必要关门办学。

第3个回答

小九一世2023.11.29回答顶端新闻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他认为,大学校门的开闭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如果大门是关闭的,很难想象大学的思想是开放的、观念是包容的。我是既得利益者,但我支持大学校园开放。顶端新闻:你认为大学校园是否应该向社会开放?马亮:我非常支持大学校园向社会开放,虽然我本人是既得利益者。毫无疑问,很多人,特别是高校的师生和管理人员会认为,大学封闭式管理有利于学校资源更好地向校内倾斜。但是从大学自身的功能和社会定位来看,非常有必要向社会开放,这也是全球主流高校普遍的做法,中国不应该有特殊性。顶端新闻:目前大学普遍封闭的原因有哪些?马亮:很多大学延续了疫情防控期间的封闭式管理,但目前并非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如果说今年上半年一些高校还没有开放,可能与疫情防控相关,但从下半年来看,疫情防控的需要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全国的人员流动乃至跨境流动,都基本上恢复到疫情前的正常水平。所以,大学封闭式管理,主要原因可能是为了方便校园管理。相对于开放来讲,封闭是更容易管理的,因为开放就会带来校外人员的流入,包括对校园资源的占用,对学生安全的威胁,带来广告和商业活动等。如果开放式管理,高校需要投入成本、协调相关秩序、确保师生的安全。所以毫无疑问,从高校管理的便利性来讲,封闭比开放更可取。顶端新闻:呼吁大学开放的声音很多,公众的需求也很多,大学是否有相应的公共属性?马亮:无论公立还是私立,大学本身的定位就应该是公共场所。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大学一方面需要保障校内的科研、教学和管理,但是另一方面也发挥着如何为中学、小学的学生提供了解高等教育的窗口、如何去让校外人员参与相关的交流、如何去为周边的居民提供文体健身场所等公共职能。所以我认为,大学不应该为了自身利益,而牺牲了其所应承载的社会属性和价值。如果大学校门关闭很难想象它的思想是开放的顶端新闻:如何兼顾校内利益和社会价值?马亮:实际上有一些容易操作的办法。比如,很多大学会担心校园食堂供不应求,或考虑到对学生的津补贴,如果校外人员用餐,可能会扰乱用餐秩序。其实可以采取分区管理的方式,例如在大学生餐厅只允许使用专门的就餐卡,在对外开放的餐厅可以自由就餐。包括在校园的管理方面,大门可以打开,但是办公室、图书馆、教学楼、实验室则可以采取门禁、人脸识别等方式管理。所以开放不是说全面的开放、完全的开放,而是说怎样进行有序的开放。常规的门禁等技术,就可以平衡安全和可及的矛盾,我觉得这方面的基础条件足够使用。顶端新闻:有人认为,大学禁闭大门,与“开放包容”的治学理念不匹配。你怎么看?马亮:大学的开放和包容,一方面反映在思想、观念、价值上,另一方面反映在有形的制度安排、有形的建筑物上。如果大学的大门是关闭的,很难想象它的思想是开放的,观念是包容的。大门的开闭,实际上有很强的象征意义。顶端新闻:从校园安全的角度来说呢?马亮:这方面的担忧其实是过虑了。疫情防控之前,大学校园就是开放的。如果那时候开放带来了安全隐患,应该在疫情防控前就关掉,并不是疫情防控之后安全问题更严重了。其次,大学生普遍是成年人,如果把他们继续放在温室大棚里呵护,将来他们怎么走向社会?所以应该参考社区、写字楼的管理方式,把他们作为成年人来管理。当然,需要在保证大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开放。大学校园的摄像头无处不在,进出门禁刷卡等,这方面的安全保障技术是完全到位的。其实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下,恰恰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做好进入社会的准备。如果把他们放到铜墙铁壁的校园内,看起来更安全了,但是他们终归有一天要走向社会。到那时,怎么样让他们做好准备呢?大学开放需要教育主管部门重视和推动顶端新闻:应当如何推动大学校园开放?马亮:目前来看,大学管理的自主性很强,其实中央和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完全可以去推动。比如按照广东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回应,广东的高校应该会陆续开放,上海市可能也会有学校采取不同的方式开放。相对来讲,可能北京市的高校更加保守,很少有高校真正开放。我认为,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应该重视这个问题。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首先要向世界一流大学看齐。特别是在一些基本问题上,要和世界一流大学保持一致。如果我们的大学采取封闭式管理,需要各种审批才能进入校园,将来的学术交流,特别是国际学术交流,会留下非常糟糕的印象,进而影响我国大学的声誉。所以特别希望教育主管部门能够重视这个问题,制定相关的制度去推动解决。顶端新闻:你有哪些可以实际操作的做法建议?马亮:有必要首先推动大学之间相互流动起来。在校师生数据可以共享,在大学工作或学习的人,实现从A大学自由进入B大学,我认为这是非常可行的。对于大学校园的开放,目前的高校多是默认或者说首选封闭式管理。但是我觉得恰恰应该反过来,也就是说,应该默认或者说首选大学是开放的,如果哪个大学想要封闭式管理,或者采取一定的管控手段,应该提出足够充分合理的理由进行申请,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审批。或者召开校内校外的协商探讨,再制定相关的政策。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大学的公共属性、大学所追求的公共价值,而不是说大学想关就关,想开就开。一些政府大院、城市公园都拆墙开放了,大学更应该有开放的姿态。我个人在持续关注这个问题,也在尝试构建一个数据库,去追踪和监测全国主要高校。监测各高校有没有开放、以什么形式开放、什么时候开放、开放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等。希望将来能够推出来,做一个警示。